博客年龄:16年7个月
访问:?
文章:64篇

个人描述

职业:教师
这是我家窗前的一片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树林, 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博克也成为让我们心灵之鸟自由翱翔的天空。 繁忙的都市生活充满了各种斑斓的颜色,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和观赏。

三千万光棍之说就是杞人忧天!

分类:学术研究
2015-10-23 14:18 阅读(?)评论(0)
 

  中国婚龄期性别比失衡一直是最近几十年经久不衰的话题,似乎整个社会都在担心,将有三、四千万光棍出现,并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外一些学者也认为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程度和速度都惊人,有学者估算“15年后每100个20岁的女孩周围将幸福地拥有118个同龄的追求者”[1]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这些研究结论都是根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生性别比攀升推算出来的,根据出生性别比推算人口性别结构,确实是人口研究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国际上通行的研究方法和惯习,但是这种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出生性别比的非干扰性,亦即真实性,而一旦出生人口存在着较大规模的漏报和瞒报,以此来推算人口性别则是存在较大风险的。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严格的出生数量的限制与性别偏好传统的交织,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甚至局部较严重的出生人口的漏报和瞒报,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2],那么既然出生性别比已经存在较大的争议,以其为基本前提的探讨能否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呢?此外对于婚龄期的性别比,我们以为不一定非要从出生性别比去推论,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存在争议的婚龄期性别比去判断。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当今婚龄期的青年已经都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出生的人口,那么他们的性别比是否失衡?存在多大程度的失衡?这应该的是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出生性别比变化剧烈,婚龄期性别比均衡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资料,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一路攀升,1980年为107.4,1990年就达到了111.7,2000年达到了119.9,2010年开始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旧是117.9。如果根据出生性别比推论,当这些年龄组人口成年的时候,肯定要面对男女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然而我们仅以1990年数据为例,当该年0-9岁年龄组到达成年的时候,性别比与此推论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1)。

  表1: 第四次人口普查中0-9岁组人口在以后普查数据中的变化

1990年(四普)

2000年(五普)

2010年(六普)

年龄

男性

女性

性别

年龄

男性

女性

性别

年龄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0

12254905

10965946

112

10

13811030

12399014

111

20

14201091

13825863

103

1

12304824

11027053

112

11

13110848

12026830

109

21

13357755

13198894

101

2

12672092

11508503

110

12

12779621

11796570

108

22

12281148

12193044

101

3

12676790

11617575

109

13

13619530

12663114

108

23

12876542

12819413

100

4

11140519

10270212

108

14

12023710

11166366

108

24

11292037

11366731

99

5

10405433

9576857

109

15

10598460

9830866

108

25

9969984

9963699

100

6

9922498

9133580

109

16

10468201

9845225

106

26

9879292

9829885

101

7

10518627

9677860

109

17

10275677

9789371

105

27

9801611

9679225

101

8

11419500

10595842

108

18

11783695

11316732

104

28

11271599

11050548

102

9

9364817

8721729

107

19

9752137

9370801

104

29

9914552

9653457

103

总计

112680005

103095157

109

 

118222909

110204889

107

 

114845611

113580759

101

数据来源:2010年、2000年、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

   1990年0岁组的性别比还是111.7,而平移到了2010年,该年龄组的性别比,仅仅为103,1990年,1岁组的112的性别比在二十年后则降到了101,1990年四岁年龄组的性别比为108,而二十年后,性别比则达到99。如果说1990年,我们还在担忧出生性别比,但是到了2010年,我们则不能仅仅根据估计去担忧了,而是应该考察人口事实了,而考察人口数据就会发现,并不存在如此严峻的性别比失衡问题,或者说我们所担忧的性别比已经完全魔术般地进入正常值以内,何以出现如此状况呢?

    根据2010年0-19岁人口死亡率平均为0.57‰,其中男性为0.64‰,女性为0.49‰,,二十年间死亡率不可能造成如此高比例性别比变动,那么是何种原因形成的性别比的大幅度降低呢?而当我们把同龄组在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中国同期群体人口在成年期前是逐年递增的。

 

     二、中国低龄人口绕过出生人口数不断增加

    各国统计资料无一例外,人口从出生就在死亡率的作用下不断减少,不同年龄段减少的趋势不同,一般说来0-10岁是一个高死亡率阶段,而10岁以后则是死亡率低水平缓慢增长的阶段,尽管由于人口统计的误差和人口迁移的影响,个别年份个别年龄组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上的下降趋势是必然的。比如根据日本人口统计资料,日本2000年(平城12年)0-9岁人口为1192.5万人,到了2010年(平成22年) 10-19岁人口数为1191.4万人减少了1万1千人, 而2000年10-19岁人口数为1403.5万人,到了2010年降低为1345.9万人,降低了57.6万人[3]

     但是考察中国的同一个年龄组在不同统计时点上的人口规模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0-10岁人口一直在上升,没有死亡人口,绕过出生人口数量,凭空持续增长?(见表2)

表2:三次人口普查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口差额                       单位:人

2000年减1990年

2010年减2000年

2010年减1990年

年龄

男性

女性

年龄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10

1556100

1433114

20

390100

1426849

1946200

2859963

11

806000

999730

21

247000

1172064

1053000

2171794

12

107500

288070

22

-498500

396474

-391000

684544

13

942700

1045514

23

-743000

156299

199700

1201813

14

883200

896166

24

-731700

200365

151500

1096531

15

193100

254006

25

-628520

132833

-435420

386839

16

545700

711645

26

-588910

-15340

-43210

696305

17

-242900

111511

27

-474090

-110146

-716990

1365

18

364200

720932

28

-512100

-266184

-147900

454748

19

387320

649071

29

162410

282656

549730

931727

总计

5543000

7109889

 

-3377000

3375870

2166000

10485759

 数据来源:2010年、2000年、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

          均是用十年后同年龄组人口数量相减的差额,比如2000年10岁减去1990年0岁。

    由表2可见,中国2000年10岁人口比1990年0岁男性多出155万,女性多出143万,而2000年10岁至19岁年男性总体比1990年0-9岁男性总体增加554万,女性增加710万,总计增加一千两百多万,而女性的增加到此并没有结束,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尽管男性已经是存在着人口减少了,但是同龄组的女性不仅理论上讲不存在死亡人口,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又增加了340万左右。于是该年龄组的性别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在我们根据出生性别比预计将要发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二十年后,男性增加了两百多万人,而女性增加了一千万人!!性别比完全进入了正常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发现,不仅仅是1990年的0-9岁年龄组存在这样的可以说没有死亡人数的绝对的增长,特别是女性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而且2000年的出生人口也存在同样的现象(见表3),0-9岁年龄组在十年间女性增加了940多万,男性增加了620多万,男女合计增加了1560多万,这就是中国人口的事实!

 表3: 2000年0-9岁人口数与2010年10-19岁人口数的差异          单位:人

年龄

2000年普查数据

2010年普查数据

同年龄组增加额

性别比

年龄

性别比

0

7460206

6333593

117.79

10

7830808

6623549

118.23

370602

289956

1

6332425

5162822

122.65

11

7522558

6413156

117.30

1190133

1250334

2

7701684

6309027

122.07

12

8288987

7110572

116.57

587303

801545

3

7897234

6557101

120.44

13

8161000

7064032

115.53

263766

506931

4

8257145

6967137

118.52

14

8463924

7429876

113.92

206779

462739

5

9157597

7775962

117.77

15

9524898

8499586

112.06

367301

723624

6

8866012

7604128

116.59

16

9795181

8995340

108.89

929169

1391212

7

9590414

8324342

115.21

17

10760828

10014541

107.45

1170414

1690199

8

10014222

8737884

114.61

18

10744556

10010718

107.33

730334

1272834

9

10674963

9407063

113.48

19

11079367

10464099

105.88

404404

1057036

总计

85951902

73179059

117.9

 

92172107

82625469

112.3

6220205

9446410

 

    在女性人数的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性别比也在大幅度下降,不仅1岁、2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而9岁年龄组的性别比已经由113下降到正常值的105,0-9岁的平均性别比也由117.9下降到112.3,而且如果说平均性别比依旧高于正常水平的话,那我们仔细观察性别比的变化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比逐渐下降,而达到成年18岁以后,性别比也已经完全进入了正常值范围。

     如果结合表2的数据观察就会发现,在国际上通行惯例的0-9岁的低龄人口高死亡率的阶段,中国不仅没有丝毫的减少,而且1990-2000,十年间同龄群体增加了12656889人,而2000年的0-9岁的低龄人口,到了2010年则增加了15666615人,几乎没有减少而是大幅地以千万为单位地增加。

 

      三、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婚龄人口的性别比

    我们进一步汇总了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20-34岁的数据,以及日本2000、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形成表4。

    由表4可见,尽管出生性别比一直令人担忧,但是考察婚龄期的20-34岁人口就会发现,出生于计划生育以后年代的性别比如2000年和2010年,不仅不高于以前的年龄组,甚至还低于以前的性别比,从各组平均性别比来看,2010年婚龄期的性别比为四组中最低。

    我们还根据日本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发现,计划生育年代以后出生的,当今处于婚龄期的性别比也并不高于日本,也在正常值范围之内。

 

 

表4:中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20-34岁组性别比、以及同期日本性别比的比较

 

中国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日本人口普查数据

年龄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平成12)

2010(平成22)

20

97.05

102.7

102.61

102.71

106.02

105.8

21

99.07

103.64

101.83

101.20

105.57

106.3

22

105.27

105.19

102.22

100.72

104.51

105.8

23

107.37

105.02

103.5

100.45

103.92

106.7

24

108.64

105.66

103.76

99.34

103.65

106.1

25

107.38

105.59

103.83

100.06

107.63

105.5

26

106.48

105.11

104.23

100.50

103.26

105.3

27

107.12

106.94

105.35

101.26

102.54

104.2

28

106

104.65

105.54

102.00

102.92

104.3

29

105.61

103.41

105.75

102.70

102.53

104.0

30

105.56

108.61

105.73

103.01

102.78

103.8

31

106.53

110.12

105.05

104.28

102.1

103.3

32

110.25

110.54

105.99

103.60

102.2

103.4

33

109.78

108.02

105.01

104.49

102.24

103.4

34

110.25

106.88

105.58

104.59

101.75

103.4

平均

106.12

106.14

104.4

102.06

103.57

104.75

数据来源: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资料,

根据日本政府总务省统计局网站国势调查数据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lid=000001084274

 

    结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发现,中国尽管存在着较高的出生性别比,但是到婚龄期性别比发生了大幅度下降,降到正常值以内,因此从人口统计资料来看,中国并不存在婚龄期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也并不存在几千万的男性被挤出婚姻市场的现实.

    那么何以造成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在成长期的不断下降呢?我们认为这是由成长期人口性别数量的上升造成了,而究其根源则是由于漏报和瞒报的出生人口在成长期不断地以各种形式浮出人口统计的水面,是性别比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漏报和瞒报的低龄人口数量以女性居多,因此才出现低龄女性人口在成长期的大幅度增长,并最终改变婚龄期的性别比。

    我们可以想象具有男孩偏好的家长在出生女孩以后,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把女婴溺死或者抛弃(Banister,1992),更没有大量地经过性别选择性流产(Barbara and Brain,1994)消灭,世界上这样蛇蝎心肠,甚至悖逆本能的父母毕竟罕见,更何况在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中的中国城乡,男孩偏好并没有把中国的父母的基本伦理纲常毁灭;中国的男孩偏好是以男孩出生为终极目标,人们在计划生育政策的高压下,更多的是通过生育策略,把出生的女婴或或者超生的男婴以各种方式隐藏起来,而这些被隐藏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总会以各种方式出现,笔者曾听朋友谈及,她老家邻居的龙凤胎明显不是同一个年龄,但是民不举,官不究。

   总而言之,中国出生性别比的高企,事实上是计划生育政策、男孩偏好传统与民众生育策略相结合的产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人口统计资料,婚龄期性别比并不失衡,我们也可以据此估计,中国也并不存在几千万男性被挤出婚姻市场的未来,同时也想再一次强调,中国的父母总体上也是善良,温情的,他们是保持着男孩偏好,但也爱戴女孩的父母。

      


[1]中国人口失衡为何程度速度都惊人,. 联合早报网2015年9月1日,

[2] 曾毅,顾宝昌,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高升的原因及后果分析,人口与经济   1993(1)

[3] http://www.stat.go.jp/data/kokusei/2000/kihon1/00/14.htm,2000年日本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数

  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lid=000001084274,.htm, 2010年日本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数

  最后修改于 2015-10-23 17:3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